消费金融发短信说列入失信人是真的吗
近年来,消费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相关法律法规。最近,有消费者表示收到了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短信,称其被列入失信名单。那么,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呢?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。
一、失信人的定义是什么? 失信人指的是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,被法院依法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。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,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公布。

二、消费金融公司能否将消费者列入失信名单? 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,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。但将消费者列入失信名单,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
- 消费者存在严重违约行为,如逾期还款、恶意透支等;
- 消费者经多次催收仍未履行还款义务;
- 消费金融公司已依法向法院申请执行,但被执行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。
三、消费金融公司发短信称消费者被列入失信名单是否合法? 若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上述条件,依法将消费者列入失信名单并经法院确认,那么其发短信告知消费者被列入失信名单是合法的。
四、消费者如何查询自己是否被列入失信名单? 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:
- 登录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平台;
- 拨打12368全国法院诉讼服务热线;
- 前往当地人民法院查询。
五、消费者被列入失信名单后会有什么后果?
- 限制乘坐飞机、高铁、动车等交通工具;
- 限制入住星级宾馆、酒店;
- 限制购买不动产、车辆等;
- 限制高消费;
- 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、董事、监事等职务。
六、消费者如何撤销失信名单?
- 消费者需向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已履行还款义务的相关证明材料;
- 消费金融公司核实后,向法院申请撤销失信名单;
- 法院审核通过后,撤销失信名单。
七、消费者如何避免被列入失信名单?
- 严格遵守合同约定,按时还款;
- 如有困难,及时与消费金融公司沟通,寻求解决方案;
- 避免逾期还款、恶意透支等违约行为。
八、结语 消费金融公司发短信称消费者被列入失信名单,需符合法律规定。消费者在收到此类短信时,应核实情况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同时,消费者应遵守法律法规,诚信消费,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。
版权声明:如无特殊标注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