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停息挂账新规定解读,银行挂账政策变化详解
导语:当前,我国银行业在助力实体经济、扶持小微企业等方面展现了显著成效。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、减轻企业融资负担,银保监会近期推出了银行停息挂账的新政策。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新政策的内涵,助您全面掌握银行挂账政策的最新动态。
一、政策出台动因

面对当前部分企业因经营困境面临的资金链风险,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降低融资成本,银保监会制定了新政策,允许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实施停息挂账。
二、停息挂账阐释
停息挂账是指银行在特定情形下,暂时中止计算贷款利息,并将贷款本金与利息合并登记在账上,待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后,再依照原定协议进行还款。
三、适用范围
新政策面向因经营难题暂时无法支付贷款利息的企业,主要包括:遭受自然灾害或事故等不可抗力影响的企业;受国家政策变动影响的企业;因市场环境变化遇到困难的企业等。
四、申请资格

企业申请停息挂账需满足以下要求:
1. 拥有合法的贷款合同;
2. 贷款逾期未超过6个月;
3. 具备还款意愿和基本能力,但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;
4. 符合银行设定的其他标准。
五、申请步骤

企业申请停息挂账需遵循以下程序:
1. 向贷款银行递交申请材料;
2. 银行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;
3. 审核通过后,双方签署停息挂账协议;
4. 银行暂停计息,并将本金与利息暂时挂账处理。
六、政策时限

停息挂账政策的有效期为一年,期间企业需积极调整经营策略,力求尽快恢复正常还款。
七、法律约束
企业申请停息挂账时,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: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第一百零七条明确: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,应承担继续履行、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;
2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:银行业机构应依法合规经营,不得违规实施停息挂账、减免贷款利息等行为。
八、结语
银行停息挂账新政策的实施,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、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企业应把握这一政策机遇,着力改善经营状况,争取早日恢复正常还款。同时,银行也需严格依照法规执行停息挂账政策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。








